
Photo by Luis Villasmil on Unsplash
简简周 / 文
最近,韩国爆出了骇人听闻的“N号房”事件,大量变态又残暴的性犯罪视频在社交软件Telegram上的多个聊天室中进行传播。在74名受害者中,有16名是未成年人,年纪最小的仅有11岁。
更可怕的是,韩国“N号房”并非个案,世界上还有很多双不怀好意、充满色欲的眼睛在盯着孩子。网友举报,国内也有多家网站在发布涉及未成年人的不雅信息。
现在的孩子大多很小就开始触网,在学习网课之余,社交软件、视频网站以及各类游戏也很容易闯进孩子们的视线。而在纷繁芜杂的信息洪流中,一些肮脏罪恶的人也悄悄潜伏在网络的暗处,伺机伸出魔爪。
N号房的变态运营者,就是利用了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或是急需用钱的经济困境,一步步处心积虑地设下圈套,连欺骗带恐吓,让受害人堕入深渊。
比如,在网上假扮警察套取未成年女孩的个人隐私信息,或是利诱女孩们先拍一些大尺度的私照,然后再一步步以威胁公开隐私信息,进一步要求女孩拍色情图片、视频。
一旦女孩照做了,那么,连环噩梦就开始了,变态罪犯会提出越来越过分的要求,甚至实施更实质的身体侵害。
利用孩子的无知和懵懂来实施性犯罪,其罪当诛。
如何跟孩子谈“性侵害”
很多妈妈因此感到担心和焦虑,彻底把孩子跟互联网隔离开不现实,可自己也不能24小时盯着孩子用电脑啊。还有妈妈问,到底该不该跟女儿聊这个话题?要怎么才能让孩子学会提高警惕,懂得自我保护?
其实,性教育不是只有青春期的孩子才需要,而是越早开始越好。当然,性教育还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适度。
当孩子的认知发展和对性的探索进行到了某个阶段,她就会提出相应的困惑点,然后,父母只需要做到有问必答,如果孩子不再追问,也就不需要再深入延展。
总之,既不要超越孩子的认知去提前唤醒,但也不要滞后于孩子的性发展。
所以,要不要跟孩子聊“N号房”事件,也要看孩子的年龄和认知发展,但即便不直接聊这类新闻事件,对孩子的性教育、从小构建防范意识也是必要的。
完整的性教育,不仅仅是防护性侵害,还包括性别认知、生命教育、身体界限以及发展健康的人格等等。
类似“N号房”这样的变态事件,并不适合跟太小的孩子交流。
以年幼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这些变态内容,很容易给孩子带来恐惧和阴影,或是过度唤醒孩子的性意识,种下不健康的性观念。
这个阶段的性教育,除了教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外,最重要的就是帮孩子建立起身体的边界。
但这样的一个过程不单单是告诫孩子“不能让别人触碰你的隐私部位”那么简单。
当孩子在进行自我探索时,父母总是以自己的意志去控制孩子,或是因为过度担心而常常把“不行”、“别动”、“听我的”挂在嘴边,孩子也很难建立起清晰的心理和身体边界,更不要说会有“我的身体我做主”的意识了。
这就等于是给居心叵测的人有了可乘之机。
允许孩子去探索、去尝试,不要以爱的名义过度包办、过度入侵,更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本身就是父母对孩子的重要保护。
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就可以开诚布公地聊聊这个话题了。不过,对于网上乱七八糟的信息最好也做一下过滤,跟孩子简单叙述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最重要的是,你需要引出几个话题来跟孩子一起探讨,而不是单方面地把你的一些忠告和结论丢给孩子。
在这个事件中,至少有以下几个话题,你是可当作参考的。
这些女孩为何会踏入坏人布下的陷阱?
哪些信号可能是危险的预警?
如果发现了自己或是朋友遇到了类似的事情时,可以怎么求救?
在跟孩子讨论这些话题的时候,要让她感觉到自己是安全的,她面对的你是稳定、可靠的,所以,当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时,即便还不够成熟,也最好还是不要打断、评论或是急着给出建议。
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会面临很多成长的迷茫,她其实很需要一个可靠的指引者,而不是对她说教或是发号施令的人。
识别网络上的危险信号
人都有保护自己的本能和直觉,如果父母总是习惯性地否定孩子的感受,不允许孩子有充分的情感表达,那么,当危险到来时,孩子很可能就会选择性地忽略自己的感受,导致完全不设防。
除了相信自己的直觉之外,我们还可以跟孩子探讨,哪些信号可能是在预警危险?比如——
要求保密。
或承诺好处,或威胁恐吓,不许孩子告诉父母和其他人。
无缘无故的好处。
天上掉馅饼的事,后面通常还会跟着一把刀。老话也说,贪小便宜吃大亏。很多掉进坏人网络陷阱的女孩,往往是从获得一些小利开始的,比如,用自拍照片换金钱,或是承诺轻松又高薪的兼职工作等。
套取个人隐私信息,包括照片等。
当网上的陌生人不断打听真实姓名、学校和家庭住址以及父母的工作、收入等信息,找各种理由索要照片,心里都应该警铃大作,至少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信息。
不停地吹嘘自己。
如果有人把自己形容成一个无所不能的完美之人,不要轻信,更不要被虚荣心牵着鼻子走。
作为父母,如果我们习惯于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才能更容易地及时发现孩子的危险处境。
告诉孩子,要学会求救
陷入困境的孩子为啥不求助?
几年前,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在以自己为原型写下《房思琪的秘密乐园》后自杀了。
太痛心!林奕含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她13岁开始被自己的国文老师诱奸,长期陷在恐惧和无措中,当她终于鼓起勇气对妈妈说,我们家就缺性教育时,妈妈并没有留到这个信号,反而嗤之以鼻地说,只有坏孩子、色狼才需要这些。
这句话彻底将林奕含想要发出的求救信号彻底熄灭了。
最近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不完美的她》中,周迅饰演的林绪之从火海中救出了长期在妈妈默许下遭受继父虐待的7岁女孩穆莲生。
后来,绪之告诉莲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求救。可莲生脑海中本能闪现的画面却是,自己曾哭着跟妈妈说,“妈妈,你救救我”,却得不到妈妈的任何回应。
她将信将疑地问:“真的会有人听见吗?”
绪之坚定地告诉她,“会的,只要你求救,你看,我不就听见了吗?”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懂得求助,而是父母自己或有意或无意地关上了那道门。
当孩子犯了错或是陷入困境时,父母本该是她第一时间想到的依靠,但在现实中,往往父母却成了孩子最不想告诉的那个人。这到底是谁的悲哀?
所以,你要明确地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犯了什么错,你永远都是她的依靠,绝对不能因为害怕被责骂或是觉得羞愧,就自己默默地扛。
但仅仅告诉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要告诉父母是不够的,你是否为你们之间的关系储存了足够的信任币,是否让孩子感受到你有足够的力量去支持她,才是最重要的。
- 作 者 -
简简周
壹父母联合创始人
美国科恩博士亲授游戏力讲师、儿童游戏治疗师
亲子关系顾问、专栏作者
文章版权归壹父母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壹父母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