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首要的三大湖泊区之一,其湖泊面积占我国湖泊总面积50%以上。青藏高原的湖泊近5万平方公里,占整个青藏高原面积的20%左右,近几十年改变十分剧烈。第一次青藏科考关于湖泊水深和水质的材料,仅限于近岸湖区,其代表性缺乏,完好的水下地势丈量根本没有,留下了很多的空白区域,大大约束了对青藏高原湖泊水文情况的研讨。
这一空白最近总算被添补。记者今日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讨所得悉,由该所牵头的第2次青藏科考湖泊演化及气候改变呼应科考分队,对可可西里区域的首要湖泊进行了体系科学调查,初次获得了该区域大中型湖泊水下地势、水质剖面等数据,钻取了到现在最长湖芯样本,添补了该区域湖泊根底地理信息空白,为“亚洲水塔”湖泊改变、三江源国家公园建造、区域水资源使用和可持续发展供给了坚实的根底数据。记者注意到,调查成果显现,近几十年来,跟着降水增多,该区域湖泊面积显着扩张,水量添加,大都湖泊扩张20%以上。
第2次青藏科考湖泊演化及气候改变呼应科考分队队长、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湖泊与环境改变团队朱立平研讨员介绍,可可西里区域是现在青藏高原湖泊调查中的空白区,本次调查是对该区域湖泊的全景式扫描。科考分队由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5家单位28人组成,2019年10月15日由青海省境内沱沱河以北的二道沟进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历经32天,全程1400公里,调查道路掩盖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全境。
调查初次全面丈量了该区域特拉什湖、乌兰乌拉湖、西金乌兰湖、勒斜武担湖、太阳湖、可可西里湖、盐湖7个首要湖泊水下地势经纬度和深度的地势、水质剖面数据,湖面总测线1280公里、水深丈量2330平方公里。科考队还采集了湖泊堆积样品7个、湖泊与河流水样25个、表土样品102个、10至40米不等湖泊岩芯10支。其间,可可西里湖和乌拉乌拉湖的湖泊岩芯是到现在该区域主湖区的最长样本,可反映一万年来该区域气候改变和湖泊环境演化过程。
调查成果显现,该区域湖泊与藏南区域近似面积巨细的湖泊比较,具有水深相对较小、湖泊面积扩张显着的特色。其间,特拉什湖最深处仅为9.7米、西金乌兰湖均匀深度只要5.4米。近几十年来,跟着降水增多,该区域湖泊面积显着扩张,水量添加,大都湖泊扩张20%以上。其间,永红-西金乌兰湖扩张最为显着,面积由416.1平方公里,扩张到615平方公里,增大了近一半。跟着面积的扩张,不少湖泊盐度也随之下降。
未来,科考分队将在这些数据的根底上,经过数字地上高程数据和已测湖泊的面积-水量模型,预算整个青藏高原的湖泊水量及其改变,并剖析其与气候改变的联系,为亚洲水塔的动态改变及其对气候改变的呼应机理研讨供给数据支撑。
青藏高原第2次科学调查发动以来,湖泊演化及气候改变呼应科考分队已获取超越2万平方公里70多个湖泊的实测材料。2020年,科考分队将持续在青藏高原进行湖泊实测调查,最终将获取近100个湖泊的实测水深数据。
以上航拍照片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讨所供给
来历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航 通讯员 刘晓倩
修改:蔡文清
流程修改:王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