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金融远程实习】大学生迷茫症候群
关注公众号:【索沃内推】。查看券商、投行部(IBD)、研究所(行研)、证券、基金、VC、PE、四大、MBB咨询最新可内推实习岗位List。
【索沃内推】:提供留学申请、工作求职、背景提升一站式解决方案,指导过近千名学生成功求职,以内推形式帮助百名学生进入投行、券商、咨询、四大、快消等。
最近,智联招聘对88150名2019 年应届毕业大学生进行了调研。
结果发现:截至2019年3月 ,还有24.19% 的应届毕业生尚未获得任何offer。
未拿到offer/录用通知的根本原因,大多数毕业生是认为自己“太迷茫”,占所有未拿到offer同学的26.22%。
迷茫,竟然成了毕业生就业的头号大敌了?
通过对一些同学的采访,许多同学反映,确实在毕业的季节,总会衍生出许多平时没有的焦虑和迷茫:
A同学:“校招开始后才关心找工作的事情,但是这样一个时间段我才发现,几十个工种里面,很难选择出一个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
B同学:“四年大学生涯,我就明确了一件事,我不喜欢所学专业所在的行业,但是除了这个,并不清楚自己能够做什么。”
C同学:“想去大企业,但是简历投出去就石沉大海,去小企业又怕自己没有前途。不甘心放弃理想,又不得不面对现实。”
D同学:“家里人帮我介绍了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一眼看得到头的那种,不想去,但又害怕自己除了这个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以后后悔都来不及。”
E同学:“比起迷茫,更可怕的大概是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当看到周围一个个offer收割机的时候,真的害怕自己的人生道路从这里就开始慢慢的变差,和别人的差距慢慢的变大。”
……
话说回来,心里明镜一般的同学确实太少了,大部分人的状态不是焦虑就是迷茫。
有位同学曾在我们的后台上这样留言道:
“名校生也会和普通学校毕业生一样焦虑,但这份焦虑的来源又显得不同,多的是一份对于光环带来的压力,不是是否找到工作的压力,而是作为一名名校毕业生,应该拿到多么牛的offer,从事多么体面多金的工作,幸福感阀值已然随着学历提升而提高了。”
不管是名校生,还是普通学校毕业生,站在各自语境下,各有各的迷茫。但在整个大学生就业的语境下,各种迷茫就汇成了同样一个标签:“找不到工作”。
谁也比谁好不了多少。
逃避就业心态作祟
根据智联招聘的数据,2019年应届毕业生对就业难度形势的感知较2018年更加凸显,认同就业形势有难度的比例为88.10%,较去年同期上升5.3%。
有39.56%的同学认为“很难,就业形势严峻”,48.54%认为“有难度,但还可以接受”,7.41%表示就业难度“一般”,认为就业“一点也不难”的占比仅为1.54%。
另一个能显示就业压力增加的直观数据是:
本科毕业后直接步入职场的人数比例越来越低,而选择进修、加入考研大军的人数慢慢的升高,近五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也慢慢变得高,今年更是达到了290万。
考研大军中有这么一群人:认为自己在大学所学到的知识并不具备当前就业单位对毕业生所要求的工作能力,或是对已经找到的工作还有诸多不满,他们不愿马上就业,想通过考研的方式,在校园中再熬几年,一方面继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延缓择业就业的时间。
我们做过采访,许多考研的大学生,通常都会有逃避就业的心态,尽管不愿意承认,而且能说出各种理由。一个证明就是:如果你问他现在就发给你硕士学历,你会工作吗?答案往往是:我还想考博。
走出象牙塔是所有大学生的必经之路,逃避不能处理问题。
再说了,考研并不能提高在就业上的竞争力,多数硕士生的就业竞争力其实是体现在读研期间的实习上的。读书是进一步提升知识水平的过程,而工作则更看重学以致用,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对自己和工作都不够了解
大学生在校期间只关心读书也是一个问题。
许多大学生将大学看做是中学教育的延续,而沿用中学养成的学习习惯:花大量时间应试、考证等,但是很少花时间去研究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工作,以及这份心仪的工作需要什么样的素质,自己和理想工作之间到底差距在哪里。
根据智联招聘的数据,“未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同学们至今未拿到offer的第二大原因;
当发现在学校里学习的能力和职场中需要你拥有的能力有很大gap的时候,迷茫就随之而来:
什么都学了考了,为什么还是找不到工作?
一些法学院学生在学校的时候努力学习法律原理、背法条,但实习的时候却发现法律检索的能力却差到不行;
商科学生实习的时候会发现原来自己曾经轻视的Excel能力如此重要,更别提更实用的估值建模、商业分析等技能了。
走正确的路到罗马
上个星期,一位之前在公司实习的同学找到我,说自己马上要毕业了,想要到北京工作,但是不知道该怎么选,于是想要找我咨询一下。但是一通交流下来,才发现她甚至连基本的行业和岗位分类都不清楚……
每一个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都或多或少在学长学姐的“思想洗脑”下听过这样的话:“要早做职业规划!”、“职业规划,一定要早做准备。”
尽管学姐学长语重心长,但依旧有很多同学在四年之后面对找工作时“悔不当初”。
什么是职业规划,是要对自己做学的专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包括对未来职业方向的定位,以及为了达到这样一个职业方向在大学四年中明确采取怎样的方法:比如学习期间到相关行业实习、考取相关的职业证书、多做networking听取行业内人士的经验等……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至少你走的方向得是对的,不是吗?
用积极的心态找工作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说,人在面对困难时会有两种心态:
一种是“固定心态”,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的,一切困难和挑战都是一种考试和测验,如果失败就说明自己能力有问题;
另一种是“成长心态”,认为能力是能够最终靠后天逐步的提升、加强的,所以失败也无所谓,因为失败可以带给自己许多经验和教训,让自己得到成长。
拥有第一种心态的人容易在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无法抉择,因为害怕万一选错了则无回头路可走,把失败的代价看得太重;这种“谨慎”的态度,其实会让自己不敢行动、停滞不前,最后只是一味地陷在「迷茫」的状态中;
拥有第二种心态的人则是不容易感到迷茫的人,不是因为他们不会面临重大选择,而是他们会认为一次选择决定不了以后的一切。
在人生的每一个拐点,试图用”成长心态“去做选择,可能是让自己跳出迷茫圈子的一个好方法。
以无为之心做有为之事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有这样一句台词,适合所有正处在迷茫时期的人:“活在当下,不计得失,以无为之心做有为之事”
“以无为之心做有为之事”,很少人能够做到,尤其是在一个日趋功利的时代。许多大学生缺乏的,是一种跳出迷茫焦虑的心态,客观思考如何解决目前的问题。
日剧《迟开的向日葵》中,男主在第一集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没有选择人生的余地,我只能去愿意接纳我的地方,就算那里一无所有。答案没那么容易找到,我们为何而生活?应该在哪里生活?面向何方前进才好?在这前方究竟有些什么呢?”
那时的男主同样也是浑浑噩噩,满脑子都装满了迷茫;
而后来男主明白了活在当下的意义:“只要眼前有要奋斗的事,就能从看不到未来的不安中,暂时转移视线。”
这就是以无为之心做有为之事。
关注公众号:【索沃内推】。查看券商、投行部(IBD)、研究所(行研)、证券、基金、VC、PE、四大、MBB咨询最新可内推实习岗位List。
【索沃内推】:提供留学申请、工作求职、背景提升一站式解决方案,指导过近千名学生成功求职,以内推形式帮助百名学生进入投行、券商、咨询、四大、快消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