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亲子品牌网资讯正文

海清为了婆婆喂饭和老公吵翻关于隔代教养的那一地鸡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0-03-19 16:22:09  阅读:1443+ 作者:责任编辑NO。郑子龙0371

如果有统计工具能自动统计妈妈群的热门话题“TOP10”,那么“隔代育儿矛盾”一定能名列排行榜前3。

热播剧《安家》里,女博士、妇产科专家宫蓓蓓(海清饰),在忙碌了一天后,一回到家便急急忙忙地准备给老二喂奶,却又发现老大在餐桌旁捧着 iPad,一边看动画一边机械地张嘴,一口一口吃着爷爷喂到嘴边的饭

宫蓓蓓劝说公公,“爸,别再喂他饭了,都上中班了。”

可公公哪听的进,反而把腰板儿挺得直直的,理直气壮:“我要是不喂,他就不吃,孩子饿着怎么行啊!

宫蓓蓓说:“他不吃就让他不吃好了,到最后他饿了,他自己自然就会吃了。”

婆婆在旁边听了,不乐意了,“孩子身上这点肉啊,都是一口一口喂出来的,你们年轻人,哪有这个耐心?”

宫蓓蓓继续压着心中的不满劝说老人:“咱们得给孩子养成一个好的饮食上的习惯,不然这样吃饭,消化也不好对不对?"

此时宫蓓蓓老公说话了,他一边吃饭一边随口应和,“对对,妈妈说的都对。”回过头,又对儿子说:“以后上大学记得把爷爷奶奶带上,要不然没人给你喂饭!”

谁知老公原本想以自认为幽默”的口气,缓解家庭矛盾的算盘没有得逞,反倒在宫蓓蓓心里又增添了一分不满。

于是呢,爷爷继续大口大口喂饭,孩子继续眼睛一眨不眨看动画。

眼看自己劝说无果,宫蓓蓓决定自己上。她抱着老二,跟老大说:“我们吃饭不能看ipad是不是?赶紧放下来,好好吃饭啊。”

谁知奶奶依然在旁边帮腔,“行了行了,让他看吧,这个小区哪家的孩子不是吃饭看动画片玩玩具啊?!家家都是这样子。”

孩子见有爷爷奶奶力挺,大喊:你不让我看,我就不吃饭!

奶奶在一旁被逗乐了:“我们欢欢会作诗了,还挺押韵的。”

这场面让宫蓓蓓压抑已久的满腔怒火集中爆发,她拿走孩子面前的 iPad,直接对着儿子开始发火。

儿子受了委屈,眼泪开始吧嗒吧嗒掉,哭了。

这一哭不要紧……家里却开始鸡飞狗跳,爷爷发火、奶奶饮泣。此时爸爸坐不住了,劈头盖脸一顿责问:“你怎么回事,怎么一回来就凶孩子?本来爷爷奶奶带得好好的,你一插手,全乱了!

剧中的这一幕闹剧,让很多人感同身受,惊呼简直想在我家安装了摄像头,连说出来话都一字不差!实际上宫蓓蓓一家,确实也是很多现实社会中家庭的缩影。

老人带娃,“喂饭”似乎都是逃不掉的常规操作,也是隔代育儿矛盾最大的爆发点。事实上,除了“喂饭”,隔代育儿让人“炸”的点太多太多了……

育儿观念不同,家庭矛盾凸显

孩子的日常,老人处处包办代替,儿女看不惯 ;孩子犯错,爸妈要管教,老人从中干涉.....表面上,两代人之间的主要矛盾在于喂养、养育方式上的意见不统一,但其实,这是一场家庭内部的“权力争夺战”。

“我吃的盐比你们多!”

很多老人认为自己是孩子父母的父母,有着年轻人没有的养娃经验,因此,更适合、更有能力养育好孩子。

“这是我的孙子,凭什么不能管!”

有妈妈在微博上倾诉:隔代教育真的给我带来很多困扰,我对婆婆的言语和行为忍无可忍。

吃饭的时候,婆婆坚持要给孩子喂饭,我觉得孩子已经大了,喂饭喂得多了不利于培养独立习惯。婆婆却执意要喂。我苦劝不止,谁知道婆婆一把抱过孩子,做出赶我走的手势,恶狠狠地说:“我管教我家孙子,你一个外人插嘴干什么?”

“妈,你这样是不对的!”

当看不惯老人带娃的一些事情时,孩子的父母们(通常是妈妈)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孩子的亲生父母,接触到了更多新时代的育儿知识,因此,更应该、更有权利主宰孩子的未来。

但往往说了也等于没说,爷爷奶奶们不会有什么改变的打算。反而经常因为说话太冲,没有照顾到长辈们的情绪,反而进一步激化了矛盾。所以如何说才能让婆婆听进去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项本领,说话的艺术有一定的概率会决定整个家庭是否和睦。

“老婆,我妈说的挺对的,

我也是这么长大的。”

中国男人大多都喜欢息事宁人。

夹在媳妇和亲妈之间,只希望安安静静不要吵架就好,但这反而使容易使得矛盾不断积累,最终激化。

“既然看不惯我,那你们自己带吧!”

当孩子爸妈对隔代家长养育孩子的方式有所质疑,许多老人通常也不愿意接受年轻一辈的看法,经常会甩过来一句:“你那样带,我不会。那你自己带吧。”

这句话,对于大部分年轻父母而言,其杀伤力远胜地球爆炸、宇宙重启。毕竟选择让老人带的家庭,大多是普通双职工家庭,朝九晚五的社畜,没有时间精力也同样请不起保姆,请求老人带娃确实也是一个不得不做的决定。

这就是目前大多是家庭的教育模式,隔代育儿“看不惯”,但“离不开”

那么,请老人帮忙隔代教养到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又是因何产生的呢?

“隔代教养”的有利之处

首先聊聊祖辈参与抚养的有利之处:

01

为年轻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

当妈最怂的时候,就是没人帮你带孩子。

请保姆?一来经济条件不允许,就算允许,但也不放心。

近年来,保姆虐童事件不是个例:

* “绍兴保姆虐打9个月大女婴往孩子嘴里吐痰。”

* “沈阳保姆高空摔孩子令其舔脚趾。”

* “银川保姆,针扎11月大孩子!”

* “马来西亚月嫂虐待婴儿,用力摇晃孩子!”

打骂、针扎、捏鼻、给孩子喂安眠药、安神液等等,都反映了保姆市场的良莠不齐。

而祖辈们对孙辈的爱可是真真的,实在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都无法替代的。由于血缘关系,他们大多会本能地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宝宝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的加入使得父母们可以全无后顾之忧地更投入前方的工作中。这就有了隔代育儿获得成功的心理基础,也为家庭持续稳定幸福,带来了物质保障。

02

祖辈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

小孩子出生的时候,大多数的祖辈正处于退休的前后几年时间。不少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他们不仅照顾孩子的生活,提供学习的条件,进行适当的指导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

虽然抚养孩子肯定会累些,但是能发挥自己的余热,同样也会让自己产生一定的价值感,所以老人们大多数还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和孩子在一起的。

03

祖辈家长有较多的育儿经验

祖辈们能把我们养活得活蹦乱跳,那我们也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单纯的抚养上,老人是绝对没问题的。

尤其是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祖辈,他们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厚的人生阅历,为教育孩子提供了资本和权威性。比如有的老人喜欢琴棋书画,他们的孙辈们便从小就耳濡目染各种中华优秀文化,这本身便是很好的教育。

04

填补家庭缺陷

单亲家庭很多,祖辈们无论是否主动参与抚养,总是可以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弥补家庭中“父亲”或者“母亲”缺失的一部分爱,也为宝宝提供了性别模仿的对象,为宝宝学习与异性相处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隔代教养”的弊端

再来说说弊端:

01

过分溺爱,阻碍孩子自我成长

在电视剧《虎妈猫爸》中,茜茜的奶奶认为女孩要富养,要把孙女按公主的模式去培养。这里所谓的“公主”,其实也就是吃喝拉撒玩而已:吃自己舍不得吃的东西,玩大家都有的玩具甚至大家没有的玩具,不必亲自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

这样的场景,大家都很熟悉。老人自己舍不得花的钱,都用在孙辈上;老人能做的事情,决不让孙辈去做。出门怕太阳晒,怕雨淋,怕蚊子咬;在家怕事情做不好,怕冷怕热怕吃不饱。不仅剥夺了孩子面对真实生活环境和自己动手处理问题的机会,导致孩子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甚至还剥夺了孩子几乎所有的选择权:吃什么、不吃什么、何时喝水……

这些事情,说来事小,后果却很严重。不用多说,各位家长也能预料到这样的孩子,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未来的世界,竞争门槛真的很高。但是这个竞争不是在知识层面,而是在思维模式层面、抗挫折层面、承担责任的层面。而这些能力发展的机会,很可能会被隔代老人带孩子所消灭。

02

引发家庭矛盾,导致亲子隔阂

孩子从小就跟老人生活在一起,习惯了接受他们的袒护与迁就,也可能养成一些父母看不惯的行为习惯,当父母在某个时间段内接管宝宝,或者从祖辈手里完全将孩子接管过来时,他们可能就会急于去扭转孩子的这些所谓的问题行为,父母和孩子之间就更容易出现对立情绪。

这种对立情绪会让孩子疏远父母,退缩到祖辈的身边。于是祖辈和父辈之间就很容易因为宝宝的教育问题引发家庭矛盾。如果祖辈再出面阻扰父辈“教训”孙辈,这种矛盾就会进一步激发。

03

观念守旧,妨碍宝宝个性发展

许多祖辈教育理念比较落后,对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可能限制宝宝的各种探索活动。比如父母早已在客厅的电视柜和茶几的边缘贴了防撞条,把插座封了等做了一套安全防护措施,可以让孩子安全的自由的在家里爬行,玩耍或者探索,但祖辈们觉得这些完全没必要,或者远远不够,他们要的是“严防死守”,因为“可能的不安全”而不允许孩子活动。

还有些祖辈沉默寡言,不太习惯与孩子进行互动。他们养育出来的孙辈看上去就如同“小老头”,说起话来语速慢词汇量极少,思维也僵化,这种现象同样让人担忧。

也有些老人因为欠缺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也减弱了,往往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

河南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因为水土不服出了一身湿疹,奶奶心疼孙子难受,竟听信邻居的偏方——“喝生蝌蚪”!谁知孙子被迫吞了一百多只蝌蚪后,胃疼不已,被送到医院。经检查,是因为体内有寄生虫,而且正是蝌蚪带进来的,叫“裂头蚴”。好在孩子就医及时,因此并没什么生命危险。

04

增加祖辈负担和压力

祖辈抚养孙辈时,刚开始孩子的需求不多时或许还能够完全满足他的需求,但随着孙辈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扩展,探索能力的提高和自主性的增强,他的需求慢慢的变多,心理变化会慢慢的复杂。要解决这样一些问题,这对于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的祖辈来说是强人所难或难以为继的。

同时,“隔代教养”也给同样会给老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杭州一名五旬大妈在某小区16楼楼顶欲跳楼轻生。据当地民警描述,大妈早上因为要不要带孙子出门的问题上,与儿媳起了争执。

大妈心里委屈,一时想不开,于是起了轻生的念头。之后,经大家的几番劝说后,大妈被搀扶到了安全地带。

如果将孙辈照顾得很好,能使其健健康康的成长,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但如果在其监管的过程中,孩子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老人们往往会觉得难以向子女交代,因而在带娃时会比家长自己带心理压力更大。

关于教养,隔代不隔代都不可能完美

其实,解决“隔代教养”矛盾的关键点,很简单,方法就是:确立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并尽可能让所有人都“观念统一”

一家子能观念统一的,还是尽可能要统一。只有大家都做到在孩子教育上观念一致、行动一致了,孩子才不会在遇事时因为不知道听谁的,或者去寻找“政策”的漏洞。

当然,一家子育儿观念统一这种理想状态,真正做到太难了。生活本就是一地鸡毛的琐事,只不过遇到孩子更加被放大了,如果两代人意见实在无法统一,但又不得不“隔代教养”,不如试试这样做:

01

坚持自己认为对的

不要为了“难以统一观念”而放弃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爸爸和妈妈们更容易学习、更新自己带孩子的方法,只要你认为这样做对宝宝好,你就只要求宝宝在跟自己相处时,做到这些就行了。

比起去扭转老人的观念,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天天能见到父母,经常有和父母亲密接触的机会,不要把“隔代帮忙”真正变成了“隔代教养”。

02

老人跟你意见不同时,“抓大放小”

带孩子的人多,教养方式也肯定没那么容易整齐划一。在没有原则性问题的情况下,尽量要求自己“抓大放小”,那些婆婆妈妈鸡毛蒜皮的细碎的事情,放心让老人来处理,错也错不到哪里去。养孩子不是生产一个产品,每件事有精准的规格、标准,孩子的每个方面都要放进一个坐标体系去测量,那样你吃力、老人吃力、全家都吃力。孩子的发展有无限可能,不必事无巨细每件事都抓,牢牢抓住“大”的方面就好了。

就拿喂饭这个事情,如果孩子在学校也出现不喂不吃的吃饭问题,那还是需要全家统一规范行为的;但如果发现孩子在学校或者爷爷奶奶不在家的时候,能吃得很好,那么偶尔被爷爷奶奶喂一次饭说实在的也无所谓。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外交家,在与不同人的相处中,就会知道每个人的底线在哪里,怎么才能和这个人愉快相处,孩子会自己调整和不同人的相处方式。

曾有专家指出,如果孩子的照料者过于单一,对孩子的成长并非好事,一对一的相处模式不利于孩子发展。因为孩子每天所能接触到的新鲜刺激太少了,这样的孩子可能更认生、甚至各方面能力比如运动、认知、语言能力发展也会相对晚一些、慢一些。

一个孩子最理想的依附对象是2-6人,在与更多人的相处中,孩子的智力将会发育得更好。所以我们也该欢迎孩子的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共同参与到孩子的照料中。

03

家庭气氛和谐,很重要

我们大家可以否认祖辈的观点,但绝不能否认祖辈的真情,没有人该因养育这种充满爱意的事情而受到伤害,家庭气氛和谐永远是第一重要的

紧张氛围下,孩子的大脑会分泌一种“抗压激素”,会让他事事小心,自己尽可能乖、尽可能卖萌,来调节家庭气氛,让大家都开心起来。久而久之,孩子对事物的探索,就会失去开放的心态,情绪会受影响,焦躁、爱哭闹且不易哄。而在和谐气氛下成长的孩子会更轻松的专注于吃、玩、探索的成长,反而发展的很好。

04

多给老人鼓励与关心

对老人带孩子方面的长处要给予鼓励,让老人清楚自己的辛苦付出是能得到认可的遇到节假日,带老人孩子出门转转,好让彼此增进理解。

很多时候,老人只是没有意识到,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带孩子更好、更对,所以才会犯错误。做父母的要如何说才能让老人听进去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项本领,说话的艺术决定整个家庭是否和睦

爸爸和妈妈们在通过各种途径比如看书、听课、微信文章等获得最新、最好的育儿方式时,也别忘了转发分享给老人们一起进步。

不管赞成或反对,能有老人帮忙带孩子是一种“幸运”。遇见好的老人帮带小孩是我们的福气,遇见不好沟通强势的老人,或许正是修炼时机来了,我们应该提升我们自己的情商和认知。

这世界上本就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相信爱,让孩子拥有爱。很多人在回忆童年和少年时,都会想起爷爷、奶奶辈的亲人曾给予自己的温暖和爱,并发现这些其实深深地影响了自己的整个人生。

本期问题:

你觉得“隔代教养”到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喜欢我们的文章吗?

留言、转发+点“在看”鼓励一下吧

版权归家长口袋所有

家长口袋作为家长教育路上的必备智囊,帮助您缓解升学焦虑,坐览全球领先教育理念与方法。欢迎关注家长口袋(ID:jiazhangkoud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