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孩子天性自由的童年时期,他们对于一些事情的判断可能还没有最正确的辨识观念,所以在孩子们年幼时,很有一定的概率会在学校或者是家庭之外的地方犯一些错误。比如说上学时孩子在学校里无意的扯断了老师的项链。这种情况家长该怎么样处理此类事件?又该如何引导孩子的正确教育?
论坛故事之《孩子扯断了老师项链后》
在网络育儿论坛当中,有很多家长愿意去分享她们的育儿经验和故事。近期有一位刘姓母亲,她和大家提出了一个育儿论点:孩子在上幼儿园,因为和老师之间发生了一些冲突,老师想让孩子尽早安静的进行午睡,但是孩子可能没有理解老师的好意,最后双方在争执中孩子一不小心抓坏了老师脖子上的项链。该老师的项链可能是男朋友所送的情侣用品,并且是精致细款的材质。
刘妈妈很快就收到了孩子闯祸的消息。赶到幼儿园时,她告诉自己不应该用冲动和暴躁的态度去对待孩子。首先是安抚了上幼儿园的宝宝,然后告诉他:毁坏了老师的私人用品得道歉,并且有必要进行补偿。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老师引导孩子们进行午睡是对全班同学的负责,老师的出发点并无恶意,所以作为学生的宝宝,不应该和老师发生身体冲突。
接着网友询问刘妈妈:然后发生了什么?刘妈妈回应说:给老师赔项链的钱是从孩子的零花钱里扣除的,孩子也立即用最诚恳的态度向老师道了歉。并表示孩子想要恢复零花钱的使用权,要借鉴于接下来的表现是否良好。
面对孩子的犯错,父母口头教育可能无效。
有可能父母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会动上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不仅指出孩子犯错时的一系列错误行为,而且有可能出现骂骂咧咧的情况。那么这样单纯动嘴的教育方式是否能够引起孩子的重视呢?其实不一定,如果在公开场合下孩子们遭遇了父母暴躁情绪的指责,很有一定的概率会发生错误判断,进而心底产生了委屈感,也许会在心理上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所以家长们在面对一些犯错的孩子们,可以采取在处理的过程中,用口头批评教育和行为引导双结合的教育做法。首先让孩子明白事情的是非观念,然后基于事件的真相判断孩子的做法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应该给予怎样的纠正?再者,对于犯错的那一件事情,孩子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责任?最后让孩子明确以后在生活当中,该怎么样以怎样的行为去约束自己的一些不合理举止!
面对犯错,孩子应该认识自身责任。
第一点:家长应该让孩子了解一件事情的是非真相。就像一直所倡导的:教育孩子一定是基于某件事情的真相,而不是随意听取他人建议,不分青红皂白就对对孩子的对错进行判断。
父母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照顾到孩子的身体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尽管他们年纪虽小,但是他们对于自己的自尊心要求和对于父母的信任程度都极高,照顾到这一层面,家长的教育才能够更好的被孩子们所接受。
对于一件事情的责任感,孩子们有必要去考虑承担问题。家长应该明确孩子的肩膀,从出生那一刻就应该扛起一系列责任担子。因为孩子们是个人生活的主体和个体,从小让孩子养成对一件事情的是非认知判断会影响他们今后的社会观念形成。
第二点,根据孩子犯错事件的轻重进行教育。这个观点是指孩子犯错的事件有可能影响比较大,有些事情影响比较小,对于一些影响比较小的事件,应该让年纪稍小的孩子们主动去负担更多责任,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对错。
但是有一些事情背后所需要承担的代价可能会很大,而在年幼的孩子面前可能会形成一定的压力,那么这样一个时间段一昧的让孩子去承担后果,显得十分不理智。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父母可以暂时性揽下部分责任,但是能够最终靠一些合理的教育方式让他们了解事件的严重性,并且切勿在童年时期留下心理阴影,可以通过此类严重事件,进行正确的自我行为约束。
孩子犯错这件事情,总是能够轻易在生活当中碰见。所以家长们作为监护人,可以用平常心去面对孩子犯错误时的一些处理问题。只要是一些影响不大的事件,家长们都可以和平对待。利用一些小事件,去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思维观念,养成自我的责任承担意识,都是比较好的桥梁和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