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能赢在起跑线最好,尤其是说话也不能落后,一般而言,家长都很关注孩子何时能够说话,很多早说话的孩子都会归类于比较聪明的孩子,而晚说话的孩子就会被归类于笨,懒的那一类,尤其是到了快两岁,还懒于说话的孩子,如果带出去,还会被一些家长公众点评,甚至要求孩子在人多的地方说话,这种做法不但不会让孩子提前会说,反而让孩子会更加产生心理阴影。
一 一的奶奶带着孩子到处说:"这孩子比较懒,两岁了还不会说话,贵人语迟。"
一 一的奶奶以为只要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说了,直到有一天带孩子出去广场玩,遇到另一个孩子,跟一一差不多大,两岁多说话说的特别流畅,还会唱儿歌和唐诗.
于是一一的奶奶故意凑过去问:"为什么你们家孩子说话这么流利?我家孩子也是两岁多,只会叫个妈妈"!
小男孩的奶奶笑着说,孩子平时他妈妈带的比较少,都是我带的多,我平时也是特别爱说话,无时无刻都和孩子在交流,或许这就是孩子说话早的原因吧!
茵茵的奶奶,这才了解到原来说话早晚和孩子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一家都在开超市,平时比较忙,奶奶一边带孙子,还要一边送货,很少和孙子交流,一定是平时和自己孙子交流太少了。
影响宝宝语言能力发展的原因在这!
语言属于一种沟通工具,影响语言发展的因素包含生物因素以及环境影响,这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语言的发展。
01身心发展因素
有些宝宝说话早,有些宝宝却说话晚,其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身心发展因素。
语言是需要大脑和认知等生理因素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够展现,小婴儿只能咿呀咿呀,不能模仿我们大人所说的话,而身心发展到了8个月的宝宝,却可以叫妈妈了,再到12个月,就能叫家里人的称呼并且能够模仿简单的词汇了。
02环境影响
影响语言能力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环境的影响。
孩子在小时候除了受生理因素的影响之外,家庭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经常看到一些宝宝不怎么爱讲话,纵观这些宝宝的父母非常沉默寡言的。
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接触不到词汇量,自然在语言能力方面表现不会太优异。
相反有一些父母能说会道,而且经常喜欢和宝宝沟通。相对而言宝宝就输入了词汇量,积累到某些特定的程度,宝宝就开始发挥自身的语言优势了。
就像有的孩子不到两岁就能读唐诗,唱儿歌是孩子已经具备了很多的词汇量,而这些词汇量从哪里而来?就是从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而来,而小宝宝接触的最多的就是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的语言输出很重要!
下面这些你不以为意的小事也会影响孩子的语言
01 把孩子扔给电子科技类产品
电子科技类产品对于孩子的危害就是全程没有交流,孩子只是单方面的,一直看着动画片和手机,孩子的大脑完全不会转动,而电视节目和电子科技类产品里面的不规范语言也会阻碍孩子的语言发展
02 过于软烂的食物影响说话
很多妈妈担心孩子不能吃太硬的东西,于是就把食物弄得很烂,给孩子吃,但这样做会影响孩子的口腔肌肉发育,口腔肌肉得不到锻炼,就会导致孩子发音不标准,舌头不灵活,因为辅食过软过细,造成宝宝语言发育缓慢的实例,实在是很多,所以宝妈们要注意到这一点
03 他不说你就懂,孩子根本没有说的机会
宝宝指着肚子,啊,妈妈马上就知道ta肚子饿了,要喝奶,宝宝指着外面妈妈就立刻知道啊,原来宝宝是想出去玩,宝宝还没有开始说话,妈妈就满足他的所有需求,会让孩子觉得她根本不用开口说话,这种立即满足需求,非常不利于宝宝的语言发育,其实有意的为难一下孩子,反而能增加ta表达的欲望
比如:两岁后当孩子指着外面一直啊啊啊的叫我们要假装听不懂,然后问孩子是想出去玩吗?是要去哪里呢?让孩子回答,然后我们再带他出去
04 你说话太快,宝宝跟不上
有些家长说话速度太快,没有给宝宝一个充足的时间,让他 "听到理解回答",这样宝宝会很难接收到有效信息。
当宝宝下意识地追着你说的内容去听,这时候他的大脑和语言无法同步,就有一定的概率会导致口吃或不爱说话。
05 网络语和叠词不适合宝宝
小盆友、酱紫、你造吗、妹纸……吃肉肉、睡觉觉、喝水水……这些网络用语和叠词,都在影响着宝宝的语言发育和对事物的理解。
在和宝宝对话时,对事物描述清晰准确:例如你教宝宝说汽车时,应该是细化到小轿车、公交车、自行车、摩托车,而不是"车车"!
06 不停指责孩子发音
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肯定有吐字不清晰,甚至沾染了其他口音和错误发音的地方。
这样一个时间段不要模仿、更不要嘲笑他,你只要用正确的发音重复一遍他的话就可以了。敏感又聪慧的小家伙并不需要很长时间,就可以在你若无其事的影响下,学习到正确的吐字发音。
多和宝宝做下面几件事,有助于语言发育 给孩子多输入语言
面对孩子语言发育较慢的问题,相信很多妈妈都会焦虑起来,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别人,甚至报了各种宝早教班或者语言矫治班,其实多带孩子输出语言,和注重平时和孩子的交流方式,即可改善孩子的这种情况,父母要做的是:
01不断输出语言
也就是一直说跟孩子的交流,不用刻意,也不用怕会打扰到孩子,只有你输出语言了,孩子才会有词汇量,我们要把这场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通过准确形象表达给孩子。
比如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我们大家可以跟孩子讲,这是米饭,孩子正在吃米饭,米饭很好吃,米饭吃了,肚子会饱饱,父母输注语言的过程中,孩子就接收了,并能用孩子的方式再把这些语言输出,总之,运用你的经验帮助孩子体验,并学会如何表达。
在日常生活当中,爸爸和妈妈做的每件事情都可以和孩子说一说。比如:妈妈买了菜回来,要准备晚餐了。这时,可以告诉孩子"妈妈今天买了很多蔬菜:有西红柿、有南瓜、有红萝卜和黄瓜。还有水果:有苹果和葡萄。宝贝,快来看一看。"然后,妈妈可以拿出一样蔬菜问孩子:"宝贝,你认识这是什么蔬菜吗?"一边说,可以一边让孩子摸一摸。
如果孩子回答不出,妈妈就来回答:"这是西红柿,它是红色的、圆圆的。还记得西红柿是什么味道吗?"
这时,妈妈可以切一片下来再给孩子尝一尝,告诉他:
"西红柿是酸的。你喜欢酸味吗?"
在丰富孩子词汇的时候,如果能结合孩子的感官,效果会更好。如:让孩子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或尝一尝。这样能让孩子更容易去认识一种物品,并理解这个词汇,还能强化孩子的记忆。
妈妈还可以用短句来表达自己的喜爱:"我喜欢吃西红柿。爸爸也喜欢吃西红柿,你喜欢吃西红柿吗?"
02 一起听歌、唱歌
歌曲是孩子们接受和掌握语言的最佳形式,他们在学会旋律的同时,自然而然就记住了歌词。
所以,每天安排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听歌、唱歌。唱的过程中,你可以配合上相应的手势,帮助孩子理解歌词的意思。
带孩子一起读绘本
有研究发现,读绘本比看电子科技类产品,孩子转动脑筋的几率多了70%,看电子产品,孩子几乎不用动脑筋,而且也不用想着如何去思考,只需要眼睛看而已,而读绘本能够帮孩子理解故事内容,孩子理解了,就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对于不善于言辞的父母来说,讲故事是教给孩子良好表达方式的捷径之一。
带孩子接触大自然
多带孩子出去玩,去动物园、海洋馆、博物馆。
这些地方不单单是帮助孩子多认识些动物、植物和星星那么简单,他可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进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是增加孩子词汇量的好机会。
能够让孩子从心底里好学的关键,就是激发出孩子的求知潜能,所以多带孩子接触外界,多见世面,绝对是有好处的。
不要错过孩子的语言爆发期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辞,从孩子的语言爆发期开始,孩子就会特别喜欢模仿人的语言方式,大人说什么孩子就会说学什么,这样一个时间段大人就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措辞,要把好的一面给孩子模仿。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