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亲子品牌网资讯正文

中考改改造告诉撤销考试纲要2020年最重要的学科是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9-12-03 15:32:48  阅读:3314+ 来源:自媒体 作者:北京新东方

原标题:中考改革新通知:取消考试大纲!2020年最重要的学科是它!

作者:uu 转自: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教育

11月29日,教育部在山西长治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透露,教育部刚刚印发三大重磅文件,这中间还包括:

《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简称《考试命题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简称《实验教学意见》)

《考试命题意见》指出,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命题,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促进学生认真学好每门课程,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

《考试命题意见》:

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考试命题意见》最重要的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一,坚持正确方向。

注重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命题,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促进学生认真学好每一门课程,完成好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切实做到学什么考什么,而不是考什么去教什么、去学什么。

二、提高命题质量。

强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统筹兼顾学生毕业和升学需要。

试题命制既要考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察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试题结构,减少机械性、记忆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提升试题情景设计水平。

三、加强命题队伍建设。

要求各地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人员遴选制度,建立一支政治立场坚定、践行素质教育、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高素质专业化命题人员队伍,并建立命题人员库,实行动态管理。

四、完善保障机制。

落实命题管理省级主体责任,积极创造条件稳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要求各地加大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组织、闱点建设和信息技术上的支持等方面的投入。建立健全命题和阅卷安全保密工作制度

五、提高命题质量

1、提升试题科学化水平

试题命制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试题结构,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拓宽试题材料选择范围,丰富材料类型,确保材料的权威性,杜绝政治性和科学性错误。充分考虑城乡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规范试题语言文字,防止出现表述错误和歧义。客观性试题要有确定的答案。

2、严格规范命题程序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考试命题工作程序提出规范要求。命题前要加强命题人员培训,并严明工作纪律,签订保密责任书,明确各环节岗位责任及责任人。学科命题组要充分研讨、统一思想、明确命题基本目标,严格按照制作多维细目表、研制试卷清样(包括备用试卷、参考答案或答案示例、评分标准)、试卷校对、审核确定、签字付印等流程,认真开展命题工作。强化审题工作,严格执行试题命制人员和审核人员分离制度,认真开展试卷政治性、公平性、科学性、技术性、程序性审查和学科交叉审查,确保命题质量。实行地市命题的应于考试后将各学科试卷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新闻刚出来,许多家长立马就炸开了锅,纷纷吐槽教育局这波操作,说好的提倡减负,结果越减越难?

各大网友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疑问:没有大纲,是不是什么都要学?

网友评论

取消“考纲”意味着什么?

对于中考“考纲”的作用,相信各位师生都不言而喻,这给予师生们应对中考更多的指引。

取消中考考纲,对教师与学生而言,备考的范围相应扩大,可能在实施初期,会有部分学生感到不知所措,找不到重点。

废止”考纲后,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项挑战。取消考纲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老师在未来的教学中,不再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要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废止”考纲可以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避免应试教育。此外,课程标准是考试命题的唯一依据,中考命题将因此松绑,以后将变得更自由、更灵活。

后续怎么考?

《考试命题意见》指出,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促进学生认真学好每一门课程,完成好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切实做到学什么考什么,而不是考什么去教什么、去学什么。

《考试命题意见》最重要的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没有了考纲,以后怎么命题?考试考什么呢?

试题命制既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

要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试题结构,减少机械性、记忆型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的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提高试题情景设计水平。

以上文件的要求就考试来讲有两大关键表述。

第一,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必将以能力性试题取代,知识记忆可以突击,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幼升小、小升初、初中应当从知识的积累转向到多方面能力的提升,这是未来考试的大方向;减少客观性试题比例,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今后的中考主观性考题会明显增加,主观性试题多了会不会出现“人为”干扰,很多人担心。

所以,这次公布的文件特意强调了建立“一题多评”制度和抽检复核制度。提升主观性试题数量和分值后,暗示语文的作用会更加更加凸显,因为任何学科的主观性试题的解答都离不开独到的见解、缜密的思维、流畅简洁的表述,而这些没有过硬的语文做后盾是绝对难以完成的,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以后所有学科都要“考”语文。换句话说,也就是语文不好其他学科也很难考好。

第二,“拓宽试题材料选择范围,丰富材料类型……”,这句话指的是,中考今后试题选材将更加丰富,只有平时阅读广泛,才能更适应中考所有学科的考试,而阅读习惯需要从小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幼升小、小升初、初中、高中必须把海量阅读、理解、作文等作为贯穿始终的日常行为,相当于再次强调了语文在12年基础教育中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