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小小包麻麻
小海狸
孩子犯错时,通常你会怎么处理?是放任不管还是严加管教?
如何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希望看完这篇文章你会有所收获。
前不久,看到这样一个新闻:
一个熊孩子,不知道是觉得好玩还是无聊,把整栋31层的电梯按钮全按了一遍。
电梯里的人急着出去,电梯外的人等着上去,大家都焦头烂额。
有网友说:“真想打人”“这父母是怎么教的”,甚至有人口出恶语说“怎么不去死啊”。
当然也有人表示理解,说“孩子小不懂事,太贪玩了”。
这事看上去可大可小,但生活中这样的事真不少。
比如不少熊孩子高空乱抛东西、往别人的火锅里吐口水,做地铁不仅吵闹还动手打爷爷奶奶……
这么多事情发生的背后,到底是本意还是不懂事呢?
熊孩子犯了错到底该不该打呢?
你不教育孩子
这样一个世界就会替你狠狠的教育孩子
三年前,合肥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一个住在28楼的熊孩子,往楼下扔了15个酒瓶,幸好当时没有人经过,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楼下的地面上,全是酒瓶碎渣,无疑已经给小区的住户带来了危险和麻烦。
孩子的家长看到这一幕急疯了,他打的孩子屁股上一道道红印子,事后他向小区的人道歉,来表达自己的歉意。
21世纪的今天,大多数人都不同意打孩子这种教育方式,但这一次,并没有人反对这位家长的做法。
反而很多人认为孩子该打的时候肯定要打,不然以后不知道会做出什么更出格的事。
被打的孩子哇哇大哭,但仔细想想,难道打孩子的父母自己不心疼吗?
他打下去的巴掌有多重,他的心就有多痛,但他知道:“如果今天我不教育我的孩子,总有一天,会有别人替我教育孩子。”
记得《勇于管教》中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
假如没有栏杆,大家再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了。
栏杆就是界限,知道界限(规矩)的孩子会有安全感,相反,没有界限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不知道安全的尺度在哪里。”
作为父母,我们就是孩子的那把尺子。
“怕”,有时候也是一种教育
孩子犯错,也要分底线,有的可以宽容,有的必须要追究。
包贝尔在录制《你好爸爸》节目时,他坦言在教育女儿成长的路上,曾经打过女儿包饺子。
有次在动物园玩,动物园都要关门了,饺子还想玩,这时候保姆阿姨想抱着饺子回家,结果饺子上去给了阿姨一巴掌。
也就是这一瞬间,包贝尔急了,顺手打了饺子一巴掌。
事后包贝尔问饺子为何需要打阿姨,饺子说不想让阿姨抱。
包贝尔想让饺子知道,不想让阿姨抱,也不能打人,就问他:爸爸打你对吗?
饺子说不对。
包贝尔便接着说:那你为什么还要打阿姨呢。
当时饺子才两岁多,主持人开玩笑说你这是以暴制暴,你觉得有用吗?
包贝尔说:反正从那以后,她再没有打过阿姨了。
这件事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但大多数网友都表示理解,因为有时候我们对孩子讲了很多道理,却都是白费口舌一点用没有。
比起讲道理,让孩子怀有敬畏之心,他们更不容易犯错误。
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曾说过:
“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之外,还要有敬畏。
如果孩子违法了,惩罚其实就是一种保护,让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让他不敢了才是保护他。”
孩子犯错,到底该不该打?
该打,但你必须要这样打!
1. 孩子该不该打,要看具体犯了什么错
“打”孩子是教育的一种方式,但不是所有的教育都要打。
能力层面、失误的错,不该打。
比如,孩子不小心摔碎花瓶,因为疼痛而哭闹等情况。
但道德层面的错,该打。
比如,孩子偷了东西,犯了大错还屡教不改等行为。
2. 打孩子哪里,有一定的讲究
孩子犯错,惩罚孩子时,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用戒尺打手板。绝对不能打头部、肚子、背部等部位。
打孩子要注意分寸和轻重,“打”的目的是让他感到疼痛或者明白犯错的后果,而不是要对他的身体造成伤害。
惩罚孩子的过程,不要有语言上的辱骂,孩子也是有尊严的。
3. 打完之后,要记得沟通
打完孩子并不是完事了,不然孩子心里只会产生恶意和仇恨,当你打完孩子之后,要记得和孩子沟通,要让孩子知道妈妈虽然打你了,但妈妈还是爱你的。
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为何会挨打,以后怎么做才能避免类似的挨打。
卢梭曾说:“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惩罚是高难度的教育技巧”。
小编想说
教育孩子本来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并不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就能培养出一个乖巧可爱的孩子,也不是打一顿或者打几顿,就能得到一个理想中的孩子。
一千个妈妈,就有一千种教育方法。
不管是怎样的教育,都应该有个“大前提”,在不同的处境上,做出更适合孩子的教育。
小海狸
看完这篇文章后,以后孩子犯错,你将怎么样处理?
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呦~分享出自己的育儿心得,我们和孩子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