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03.cn/file/upload/201909/26/1134317394971.jpg)
文稿 | 儒风君原创
爸爸妈妈的恩惠比山更高,比海更深。
子女所能报答的,不过是一滴水。
但是在爸爸妈妈眼中,子女的涓滴之报,都是阳光,都是河海。
养出感恩的孩子,是为人爸爸妈妈,甚至整个家庭最大的福分。
1
感恩之心,源自教育
人的终身,无时不遭到他人的恩惠。
幼时领受了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年岁大了又免不了要承受后辈的奉养照料。
感恩教育,不是企求孩子报答。
而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他们正享受着他人的支付,他们的日子由于他人的支付而夸姣。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家长以身作则的这支“笔”,会在不知不觉中涂改孩子的未来。
梁启超逃亡日本期间,妻子李蕙仙单独扛起家庭的重担。
她既要照料垂暮的爸爸妈妈,又要在战乱时,带着年幼孩子回老家流亡。
梁启超理解这些本该由两人一起承当的,只因他身在海外,只得全都托付给李蕙仙。
他频频向家中寄信,信中处处可见对妻子的感恩之情。
漂洋过海的一封封家书,在孩子心中种下了感恩的种子。
在父亲的的影响下,梁家几个子女都对爸爸妈妈孝顺尊重。
著名画家丰子恺说:“护生者,护心也。”
所以,当爸爸妈妈发现孩子性情冷酷、不知感恩的时分,需求检讨自己,是否呵护好了孩子那颗行善积德的心。
2
懂得感恩,孩子更超卓
《诗经》中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收支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从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们就被爸爸妈妈的爱包围着。
爸爸妈妈咬牙扛起日子的重担,为孩子撑起一个雨淋不透、风吹不着的温室花园。
而孩子习惯了单方面承受和讨取,觉得悉数都能够垂手可得地得到,因而愈加不懂得爱惜。
朱熹曾说:“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为人爸爸妈妈最大的悲痛,是支付悉数,却养出不知感恩的孩子。
一味献身不是爱,真实的教养是让孩子学会感恩。
梁启超在家奉行“兴趣”教育,从不以个人毅力左右孩子的决议。
在他春风夏雨般的引导下,九个子女各有所成。
每逢有人问起他们成功的原因,得到的答案,却都是对父亲的感谢。
感恩之心,不是债款担负,而是催人向上的动力。
孩子有了感恩之心,即便遭受波折,感觉到某些不公正的待遇,碰到一些无法跨越的妨碍,也有勇气向前。
3
告知孩子,日子不容易
梁启超要求孩子们一定要艰苦朴素,在艰苦的环境中训练自己。
他说:“生当浊世,要吃得苦,才干站得住。一个人在物质上的享受,只要能保持生命便够了,至于高兴与否,全不是物质上能够分配。能在困苦中求得快活,才真是会打算盘哩。”
一个人假如对自己具有的悉数怀有感恩之心,就会具有激烈的夸姣感。
相反,假如总是觉得他人亏欠于他,便会带着怨气日子。
怨气不单会使他感觉不到日子的夸姣,并且会让周围的人都远离他。
心存感恩,便会消解心里的积怨,扫荡心灵中的污垢。
论道